再谈Stephen Shore:坠入时间的温柔

我看向Shore所拍的建筑时,犹如三岛由纪夫向往的金阁寺,在梦里意向观念的美与现实中的差距碰撞,这样的对比让灵魂深处的体验更显得光彩夺目了。对于三岛对金阁寺的向往,再到今后和金阁寺生活在一起;金阁寺的存在近在眼前,他觉得简直难以置信,我在琢磨Shore的胶片时总觉得其描述的语言也是如三岛与金阁寺一样向往而害怕失去的,会像欧律狄刻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或许shore用胶片的语言阐述了他对美的独到见解,在这个世界的梦想已经分崩离析,又重新开始原先毫无指望的事态,是从美在彼处,我在此处的事态,是世间存在将永无变化的事态。

将我们永远埋没的永恒,是事物用时间来变化,涂抹,然后封闭,最后在光线下进行构造,为建筑创建了浑厚的基调,对此shore的胶片里包含了大量的长曝光,丰富的色彩,并专注于细节的景物上,生动而温柔。

这样意象源源不断地表现在乡村的山庄,群山,老福特,汽车旅馆,抑或是城市的广告牌,商店,街灯……..你所能感到的这些元素平静而熟悉,不是冲击般的猛烈,而是像故事里一样缓缓展开了,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拉布雷亚与贝弗利。那是一个与你有共通直觉的地方,不在于街道和社区。

    建筑的灵魂是通用的,我不断审视着那些胶片,透过取景器后的Motel,Gas station,hospital不是简单的通过构图的组成,而是更为主观式的决断。甚至,你也能在胶片中找到属于你的那份乡愁。

Stephen Shore曾说:“我想抓住具有口语特质般的严肃摄影”对于他自己的作品,是深化在自身眼中的截图,是Shore“自身所见”的样子,细致来说,它不一定是要符合严格的结构特质的,更是带有歪斜的,原始的气息,通过取景器来表达“不寻常”之所见。